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对于对共产党人来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正确的政绩观,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加强党性锤炼,从思想上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之所以出现错位,根子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强。而党性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不断锤炼坚强党性,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自觉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从思想上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增强全局观念,正确看待和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把心思和精力用到为党负责、为民造福的实事上。 坚持人民至上,从为民服务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群众向往什么,就为之努力实现什么。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政绩好不好,要看人民群众实际感受,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人民才是最好的裁判,像时代楷模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在为民服务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赢得人民群众“好口碑”。 坚持实干为先,从行动上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十三五”以来,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实干精神,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做显功,也做潜功,一任接着一任干,自觉在实干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