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下午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明确的指出了我党百年历史上的三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理论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解决了如何“救国”的问题;第二次理论飞跃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如何“富国”的问题;第三次理论飞跃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解决新时代如何“发展”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书记指出在此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用理论武装头脑,有助于及时充分的掌握当前形势,把握政治方向,筑牢思想之基。同时,理论也并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必须不断的根据实际更新,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