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育树,百年树人。没有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就难以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除了要强化人才招引,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尤其要注重外来人才从引进到使用过程中的政治素养提升和本土人才成长的全方位培训,把强化政治教育作为业务能力提升的基础,实现政治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双提升”。 科研成果、科技成就的取得,需要科技人才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身处新时代,广大科技人才必须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不能推一步、动一步,开展科研、坚持创新不能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而要具有担当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聚焦重点任务、盯紧关键环节,迎难不畏难、克难勇担当。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以昂扬的姿态、实干的劲头,高质量完成本职各项工作。要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凡事不仅完成规定动作,更探索自选动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想事情、看问题,真正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在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我们手头的金子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成全好干部好党员的“雄心壮志”。在引才之后,组织部门更需要在育才上下功夫,注重对人才干部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的锻炼和培育。要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组织部门既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敢于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砺去考验。还要给予人才充分尊重、信任和包容,通过举办层次高覆盖面广的人才交流会、沟通会,尽力为人才营造“知人善用、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大环境,积极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拼劲和干劲,推动有真才实学的人潜心研究,攻坚克难,让真正心系群众,经受住考验的党员干部成为“千里马”,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伟大征程注入新鲜血液。 如何培育和使用人才上也应当是互相联系、不断变化的,要从人才的诉求着手,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以“周公吐哺”的爱才之心关心关切人才的成长环境,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