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干部的基本功。要做好人才工作,也需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精准找到“症结所在”、列出“治疗良方”,最终“摆脱病症”。
要把调研行动当作一次“体检”,全面摸清人才引育“症结”。当前,很多地方党委、政府将人才的招引重心过度聚集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上,容易对整个县域城市当下的人才形势判断产生偏差,不利于城市发展。《反对本本主义》一书中说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才工作者开展调研要做到“雨露均沾”,对各企业、产业园区、村镇、学校以及医院等地方全覆盖实地调查,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哪些地方缺人才、人才为什么引不来、人才为什么留不住”等问题,有层次有根据地罗列出“检查结果”。
要把调研结果当作一本“病历”,明确开出人才引育“处方”。针对调研结果,不能止步于“应付交差”、“汇报了事”,要做好调研的后半篇文章。要综合调研结果梳理出人才总量、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拔尖人才以及重点产业领域等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形成各方面人才数量与人才需求量的对比图,展现人才结构的合理度、人才分布及变化趋势等。综合分析后,还要针对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精确开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引进人才激励办法”、“人才专项培养支持计划”等人才引育“良方”。
要把调研分析当作一份“医嘱”,推动摆脱人才引育“病痛”。
俗话说:“不遵医嘱的病人,大罗神仙来了也治不好”。这句话放在人才工作调研中同样适用,无论凝练出多么“漂亮”的一份总结报告、开出多么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育“处方”,倘若没有付出实际行动,那终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要根据凝练出的急需紧缺专业目录等,大力开展招聘活动,到人才集中的城市去招、到高校去招,宣传人才引育政策,提升人才吸引力。要对现有人才和新引进人才分领域分层次组织开展培育,深化产教融合、名师带教、以赛促进等人才培育方式,综合提升人才整体质量,使人才引育“病痛”难题从逐步缓解到彻底摆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