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回复: 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17

主题

0

回帖

56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68
发表于 2023-6-21 09: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生活”,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力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些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类善待自然就会获得自然的馈赠,反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的期待。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中华几千年,已经深深镌刻于中国人的思想基因里。人民期盼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追求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时代是出卷者,中国共产党是答卷者,人民是阅卷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所想、所盼、所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将继续秉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十八大开始,生态文明建设就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与此同时,党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右玉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成为新中国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板;塞罕坝在三代人持续努力下,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了可以抵御风沙、绿意葱茏的林海;一度濒临灭绝的中国豹,于2013年起被发现已重返人口密集的华北栖息地,云南大象北迁南返等,这些均是中国生态保护和恢复有力的鲜明迹象,也是我们不负青山的具体表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其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人类文明永续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上一篇:绘青春之路,注青春力量
下一篇:国家大计连着百姓生计心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6-29 15:26 , Processed in 0.22175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