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教育失去人性温度 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为了孩子在片内入学,一些夫妻二人中有一方户口没在片内的,为此去办了离婚手续。(7月5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早晨七八点钟的的太阳,一样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长的希望。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在当下有太多太多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学绞尽脑子、用尽关系,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祭品。在这样的教育体质下,大多数家庭都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孩子们本该有的天真、浪漫,美好的童年不复存在;父母们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更是费劲心思、花尽钱财,如今还出现了父母离婚。还是本该是父母温暖的阳关,现在却仿佛成了沉重的包袱。这样的教育多么令人心寒,没有一点温度,享受同等的教育,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才是社会的需要。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择校观。教育部印发《教书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10大行动。具体包括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质量”立校,“质量”兴校为办学宗旨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的教育教学氛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大程度减少学校师资差异问题产生的教育差别。 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有力支撑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效果不明显,教育经费保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待解决。为此,为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来源和增长,还需要经一部充实和完善法律法规,是法律责任具体化、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 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有多地区社会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以成绩为依据。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把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元阳县小新街乡 李增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