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大难题。总书记结合调研情况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其形成既有气候因素,也与人类不当活动有关,至今仍是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全球1/4的土地严重荒漠化,每分钟就会新增11公顷荒漠,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现有荒漠化土地257.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68.78万平方公里,影响着4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荒漠化并不只是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它引发的生存危机、贫困问题等,还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沙治沙从来不是一道“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要做”的必答题。 动人的绿意在黄沙中不断绵延,由点到线,连接成片。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新华林场,经过40余年治理,才从一片沙丘、荒滩、盐碱地覆盖的“沙海”,蜕变为森林覆盖率达65%的“林海”。对此,总书记用“滚石上山”作了生动的形容。推着大石头上山,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借助,必须竭尽全力,稍一松劲就可能前功尽弃。防沙治沙工作正是如此。虽然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明显,但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分布范围广、沙化程度重,治理好的土地上,不少植被还很脆弱,很容易出现反复;还没治理的土地,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需要付出的时间更长、精力更多。如若不能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进,不仅前期的努力会付诸东流,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转瞬即逝,还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荒漠化威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长期以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沙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久久为功,涌现出河北塞罕坝、内蒙古库布其、甘肃古浪八步沙等先进典型和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等治沙英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塞罕坝精神,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立下愚公移山志,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治理好“地球的癌症”,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前提,但绝非一日之功。唯有下定非凡的决心,拿出非凡的举措,以“滚石上山”的精神防沙治沙,方能换得黄沙变绿洲、独木成林海,为祖国北疆构筑一道亮丽又牢固的“绿色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