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设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早在1995 年党中央就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把科学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陆续开展众多民众性青年科技创新活动, 增强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之都,具有丰富的人才与创新优势,《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开发高质量创新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是重点,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要抓好人才这个第一 资源,不仅要培养好人才,还要用好人才,让人才驱动推动创新驱动。 首先,上海应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上海具有丰富的人才、创新资源与国际化优势, 聚集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家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平台,面向2035 年,上海应尽快建立全球人才建设的关键平台,如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与世界接轨的高水平人才高地,积极嵌入全球人才网络和创新网络,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战略规划与空间布局,大力建设青年科技 创新主力军队伍,通过构建人才引进识别评估平台 加大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健全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提供优质创新平台,营造青年科技创新 人才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坚持人才数量发展与质量发展齐肩并举,下好全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一 盘棋”。 其次,上海应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力度高于人才科研成果产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给予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激发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专利申请和转化流程,下放专利申报权到各研究机构与高校,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借鉴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建设全国性机构统一筹划产学研合作、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事务。 最后,上海应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上海具有融合中西的海派文化和独特气质,在持续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城市发展动力加快转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面向2035 年,上海应利用城市优势并抓住机遇,冲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瓶颈,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合作, 助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议放宽国外科技人才在华在沪工作限制,吸引国际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沪厚植科技创新优势;与此同时,加强国 际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协同促进人才多元 创新发展,打造大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与顶尖科技 领军人才。此外,应出台相关留学人才、海外华人回沪政策,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搭建人尽其才的优质平台,推动上海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