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中,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并对上海近几年的垃圾分类工作表示肯定。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要久久为功,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绣花功夫,把垃圾分类做细做实 迎难破局需要魄力,办好难事更要精细。自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小区因地制宜,以“一小区一方案”的方法在垃圾分类相关的问题上鼓励居民自行协商,引导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其中,营造出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党员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指导,守在投放点“现场教学”,风雨无阻。正是他们的绣花功夫,让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成功开展。 系统观念,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要想垃圾分类做好做实,长效管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也曾提出:“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各小区依托自身的志愿者团队等亮点项目,将垃圾分类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中,日常巡查、及时整改。科学管理也日渐完善。上海用科技赋能管理,将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通过信息化手段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点到面,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上海市坚持以点到面,先抓典型示范,再全范围铺开,让垃圾分类在上海一点一点的改变,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成就终将汇成大河成功。2023年是上海垃圾分类进入的第五年,上海将向“上海模式”2.0时代迈进,打造标准化垃圾房、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各具特色的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示范区域、市民线上线下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等都将在上海遍地开花,为深入推动垃圾分类“锦上添花”。 总书记的回信既是鼓舞也是鞭策,上海将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认真履行好职责,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