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习近平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五年过去了,如今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保持稳定,绿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湿垃圾分类量日均达到9054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达到7526吨。同时,生活垃圾末端资源化处理能力稳步提升。目前上海已建成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这自然也离不开广大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努力。从一开始顶着异味站在垃圾厢房旁边现场指导,到设计海报和宣传册、演小品、搞路演,组织开展各类创意环保主题活动,再到后来随着分类风气形成而慢慢撤岗,志愿者们多年来坚持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了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当然,垃圾分类成效保持稳定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垃圾分类源头管理仍待加强,小部分市民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养成、干湿混投现象有所回潮,小包垃圾等不文明投放行为、居住区误时投放点管理不善等问题时有发生。要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归根结底要看广大居民能不能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正如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言,志愿者要继续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对每一位普通市民而言,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为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