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从零星到井喷,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科技奖励改革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既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也必须尊重创新规律、保护创新成果,强化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设立科技奖,正是一种有力有效的正向激励,激发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热情和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带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作为国家层面科技奖励的重要补充,社会力量科技奖也蓬勃发展、日渐规范,涌现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工程奖”“陈嘉庚奖”等一批学科或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奖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行业,对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激励是个系统工程,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国家科技部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为助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法与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当前,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强化科技创新正向激励,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更好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对提升国家原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推动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日益增长,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乘势而上,要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科技奖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打破“赶时髦”“跟热点”的显绩意识,厚植“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紧盯芯片、“双碳”、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一层层抽丝剥茧、一次次试错改进、一点点精益求精中,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夯实科技事业大厦的地基。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在正向激励上下足“绣花功”,引导各类人才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将推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