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33|回复: 0

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43

主题

0

回帖

63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35
发表于 2023-5-23 13: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主要阻碍,也是思想家们关注重点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贫困问题,批判了资本义制度的弊端,指明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核心内容”一切贫困"及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诞生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社会日益分化为贫富差距悬殊的两端。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革命运动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批判和借鉴空想社会主义者、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体系。
摆脱贫困,实现生活富裕和人民幸福是千百万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就关注和同情工人阶级贫困状况,对贫困的研究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一把钥匙,开启了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为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了无产阶级的贫困,贫富差距的扩大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之间经济和政治权利等的不平等现象,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诞生埋下了种子。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理论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共同富裕,构建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这就对当代中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保障方面集中体现了再分配的思想。通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在医疗、交通、住房等方面全方位救助与关怀贫困人口,帮助弱势群体缓解生存困境,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国家对于资源的再分配有利于更好地缓解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公,保证贫困人口更有效地享有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力量朝着共同小康出发。同时在教育方面,对劳动者加大公共转移支持力度,保障劳动者能享有更多培训提升技能的机会,保障其子女能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丰富其精神生活。“扶贫先扶志、先扶智”,完备的教育体系也能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其增加就业选择和就业收入提供可能。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切断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当前我们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制度,树立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让人民在脱贫事业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上一篇:悟透理论 勇于实践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5 18:32 , Processed in 0.20425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