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一定意义上讲,自从有了人类和人类社会,便有了教育。教育就是人的再生产。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人由无能而有能,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通常来说,一个国家人口的受教育范围越广、受教育程度越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劳动生产率往往也就越高。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教育领域进入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把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扎实推进。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前,我国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面向未来,必须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核心任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一是推进普及化进程,让高等教育更广惠及人民。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这对高等教育无论规模扩张还是质量提升都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预示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步伐将显著加快。这不仅会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将给国家前途和命运带来深刻影响。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入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发展特征、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深刻认识普及化阶段给财政投入、培养能力、师资水平、办学模式等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增强预见性前瞻性,确保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是实现内涵式发展,让高等教育更加公平优质。高质量是教育强国的核心特征。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核心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根本目的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实现公平优质的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必须把质量提升摆在核心位置,把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作为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国家创新需求和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案,重塑学术及评价体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促进高等教育多样态特色化发展,使各层次各类型高校都能各具特色各有空间各尽所能,形成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