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3月14日《人民日报》) “基层减负年”来了,让长期在“白+黑”“5+2”工作状态的基层干部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的“春天”终于来了,也让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更有希望,如此来看,基层减负真的让这些干部重新点燃了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 基层中那些过度的痕迹管理,形式主义,没完没了的检查考核的确是让人非常的苦恼,也的确占用了基层干部很多的时间,让他们只能埋头“假干”,这样的费时无用的工作,他们本身也是非常反感的。 那么,基层减负是不是基层干部就可以不干了?显然这是对“基层减负年”的误读,基层减负减掉的是那些阻碍基层干部更好推进工作的“多余”部分,让那些造假工作没有了滋生的可能,让干部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真抓实干中去。 基层减负是让干部能够放下心理上的抵抗情绪,减掉应付心态,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群众沟通,帮助群众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让自己的工作更有“含金量”,而不是让基层干部以“减负”为由而不干工作。 所以,基层减负减掉的是那些“不必要”,更需要干部把那些必须要扛起的责任重新担当起责任来,深入到基层中去,从“表哥”“表姐”的弄虚作假中解脱出来,把时间都花在真心真意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上,才能够以“基层减负年”为契机,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向群众上交一份更实在的民生答卷。(作者:刘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