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要认真思考和不断学习的问题。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绩不是一味地追求数字上的增长和表面上的效果,而是要真正地想着为人民服务,从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够真正取得人民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树立自己的正确的政绩观。 二、从优秀领导者身上吸取经验 政绩观的形成和发展与领导者的经验与思想密切相关,来自于经验共享、习惯养成以及身边的榜样效应等。从优秀领导者身上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成为好的领导者,正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必然要求。要认真研读经典的文献,了解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注重长效治理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党员干部不能轻视“长效治理”,应该把过程把握住,合理规划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量过程、重视过程,让过程成为政绩的支撑点,坚持长效治理,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注重审时度势 党员干部应该注重审时度势,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把握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对政绩观的影响。必要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绩观,适应时局变化的需要,增强自己的适应性,这样才能保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步履稳健。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地吸取优秀领导者的经验和思想,注重长效治理,审时度势,才能够迅速提升工作效率和政绩表现,始终让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