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年就业形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我们正处于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和重大困难并存的关键时期,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青年发展之基。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转型,通过关注青年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已然成为大众关注对象。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青年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始终将大学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上海市人社局介绍,自5月起,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同时,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推行集成化办理,通过简化参保手续,积极鼓励更多来沪人员参与就业,吸引更多人才。尽快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 二、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越来越具体而微。如今,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成为我国部分青年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劳动体验方面更容易遇到劳动安全、劳动争议、劳动权益受损等问题。因此,在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特点的前提下,深化理解劳动者与用工主体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的用工特征,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三、着力加强和完善政策扶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解决青年就业,根本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即对新就业形态既要支持也要规范发展问题。全面落实就业优先的战略,进一步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力度。 关注青年就业形态,为青年们创造更为良好的从业环境、更有前景的发展环境,才能使得青年劳动者获得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增强职业吸引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