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干部作为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生动实践中,既是检验其能力本领的重要标尺,也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年2月27日08版) 所谓底线思维,指的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在工作和生当中主动预估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并且能接受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并勇于承担,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向上,一干到底。底线思维,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的坦然淡定,更加从容潇洒,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变化,把应急的方案、应对的策略做的更加完美一些,我们规避的能力就会增强一点,时刻把握好“底线”,就能够临危不乱、有备无患。 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越是在高处,越是在顺风顺水的路上,越要保持清醒,越要谨慎小心、居安思危。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起来,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常怀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快人一步掌握好主动权,不忘初心,奋勇争先。要有解决好重大风险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面前不逃避,要着眼大局,提高站位,随时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用创造性的思维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三座大山”压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肩上,前进的道路曲曲折折,还会有很多突发的情况发生,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就是要把底线思维放在心中,着力提高适应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本领能力,拓展自身素质,对待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敢抓敢管,敢于斗争,在工作中奋力担当作为,吹响干事创业的“号角”,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咬准目标干出成绩。 强化底线思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底线思维”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不盲目判断,不胡乱作为,忠于职守、担当奉献,行动迅速,经得起考验,绝不退缩。党员干部是具体工作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底线思维,永远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