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沫伊沫 于 2018-8-6 16:19 编辑
习近平同志展望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着眼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基于改革发展的风险考验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一重要论述是给每一位党员的清醒剂,具有鲜明针对性与重要现实意义。(8月6日,人民日报)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作为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我们要始终牢记“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历史警示,努力跳出“历史周期率”,把忧患装在心里,把重担扛在肩上,以不变的初心、不懈的努力,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党员干部能否在任上有所建树、受到群众拥护与称赞,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否常怀忧患之心。 增强忧患意识,要正确认识形势。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居安思危;越是形势好,越要头脑清醒。要充分认识到,缺少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抓不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就有可能错失发展的良机。领导干部要正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战略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形势,全面准确地把握现在的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把握好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在长期执政中,要居安思危,统筹全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要看清形式,常思忧患,更加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 增强忧患意识,要练就过硬本领。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各种艰难险阻,必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努力破除能力不足的危险,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方法更有系统性;要善于创新,提升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的能力;要勇于实践,提升科学谋划、系统思维的能力,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用新思维破解难题。有了过硬本领,才能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才能在攻坚克难中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并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向新境界。 增强忧患意识,要转变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增加忧患意识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只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记党的宗旨,才能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依法执政能力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本领。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使党永葆生机活力。 (作者:莫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