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重要科学方法论。扭住问题不放手,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钉钉子精神。(2月14日,求是网) “钉钉子精神”是习总书记长期坚持、多次阐述、反复强调的工作作风和方法论。所谓:“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钉钉子精神”就是要把每一棵钉子订牢、订直、订实,不说空洞的口号,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不做表面文章,多做基础工作,不搞政绩,多为民生谋事,坚持不懈,一项接着一项,一茬接着一茬,不断钉下去。 发扬钉钉子精神需找准发力点。钉钉子首先要做的明确钉子钉在哪,明白力道怎么使,要钉到节骨眼上,因墙面不同而钉。而干事创业也应明确目标,了解实际情况,准确切入,全力突破。不能凭经验、想当然、拍脑袋,要深入调研,谋定而后动,不能乱钉,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力求措施有力、精准发力,保持力度、保持韧劲,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才能干出成效。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也要找准一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发力,避免“猴子掰包谷”似的,东一点西一点,到最后什么工作也没做好。 发扬钉钉子精神需把钉子钉实。如何把钉子钉实钉牢钉好,既是一项任务,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和担当。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不是为了做完,做表面工程,而是要做好,要敢于较真碰硬,要做到矛盾不化解不撒手,问题不解决不罢休。改革有风险,发展有得失,稳定有压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在奋斗的路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做纸上谈兵、吼空口号之事,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实打实的将各项工作落实,把钉子钉牢,才能达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效果。 发扬钉钉子精神需把握行事“分寸”。木头有软有硬,钉钉子有阻滞时,需要狠狠地敲,才能钉紧钉牢。工作亦如此,有难有易,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各项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拖延懈怠,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着急,一项接着一项干,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去完成,久久为功。钉钉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难的是日积月累的,这就需要我们拿出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个个环节去发力,一件件工作去推进,一个个问题去解决。以一种极大的毅力和担当,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根一个地方,认准一个方向,坚韧不拔,一步一个脚印“钉钉子”。 (作者:莫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