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 四川曝光收受礼金等典型问题 涉及厅级干部5人。(8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按风俗习惯,但凡有红白喜事、祝寿乔迁等事情,亲朋好友随个份子送点礼,大家在一起吃个饭喝个酒的风俗无可厚非,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风俗渐渐变了味儿:演变成了相互攀比,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送礼送得多了,为了收回礼金,办酒席的名目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地方连“母猪下崽”也要摆场酒,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在愈演愈烈。 据一位村干部讲,“办一场酒席下来,主人家开销并不少,赚钱的并不多,主要是铺张浪费严重,人情消费越来越高,有的家庭一年下来光送礼就几万块,因为赶礼变贫困了。”如此看来,要全面建成小康,“拼酒风”“人情债”问题是该下大力整治了。 不可否认,目前困扰广大群众被礼金“绑架”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当地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从简办事上没带好头,在教育引导群众上做得不够。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试想,领导干部带好了头,即使要请客热闹一下,也坚持不收礼金礼品,在这种“只支不收”的办事环境中,哪来那么多拼着办酒宴的事儿。因此,要“拼酒风”“人情债”问题,推动移风易俗,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当好先行者。 当好节俭办事的示范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节俭办婚丧事宜,就能潜移默契化地影响亲戚邻朋,通过蝴蝶效应,节俭办事必定蔚然成风。 当好移风易俗的倡导者。通过群众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向群众讲明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危害性,让节俭办事成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当好群众自治的引领者。借鉴贵州塘约村等创新社会治理的好做法,组织群众制定务实管用的自治章程,着力培育勤俭节约、团结和谐的文明新风。 无论是推进廉政建设,杜绝违规收受礼金礼品问题,还是倡导移风易俗,解决困扰群众被礼金“绑架”的问题,只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好先行者,才能促成崇俭戒奢、从简办事的好风尚。 作者:甄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