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回复: 0

[已推搜狐] 家长带娃,岂能“挟手机以令娃”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6

主题

5

回帖

309

积分

记者

积分
309
发表于 2018-8-3 14: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带娃,岂能“挟手机以令娃”

在安徽省金寨县周集村,有接近70%的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们都去哪儿了?”近期,返乡民工罗大洪对此感到疑惑不解。(8月2日  中国青年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离开了娃娃,去到城里打工,从此亲子“骨肉”分离,以往的“面对面”变成“键对键”,见面只能靠线上,关心只能线上关心,教导只能线上教导,家长在那头,小孩在这头。
有一句话看似励志却刺痛着人们的心:“亲爱的,我只有一双手,搬砖时就不能抱你。”养家就不能守家、看家、顾家,在家就不能更好的养家,守娃和养家,“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使得家长处于“挟手机以令娃”的尴尬局面。
家长离开了小孩,关爱也离开了小孩。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自卑心理,学习上厌学,生活中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等现象于家庭教育缺位,缺少父母关爱有一定的关系。即使现有的科技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隔着屏幕的“键对键”的交流取代不了“面对面”的关怀。
一个值得注意并且需要重视的数据。70%的家长在外打工,在12~16周岁的留守儿童中,有接近42.7%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超过77.3%的孩子经常手机上网。乡村儿童的上网时间已经高于城市儿童,尤其是留守家庭儿童,部分地区有超过31%的留守儿童,暑假期间耗在手机上的时间每天超过两小时,接近15%的孩子,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以每天上网次数超过3次或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计,48.3%的留守儿童高度依赖手机。其中,刷视频、打游戏和网聊三项活动,占据了孩子们90%以上的上网时间。
其实,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美丽家园”的建设,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家庭振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要找准结合点。首先,要把缩小差距解决乡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尽快缩小“城”和“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差距,让家长回到家里陪伴妻儿解乡愁。其次,要把握人气凝聚气力。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工作合力,统筹好乡村产业培植的力度,就业选择的纬度,让乡村“土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中,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然后,要把握短板促成目标。要正确把握存在的问题短板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存在的问题,下一些实际的功夫,壮大乡村旅游、培植乡村特色产业等举措,把短板转化为优势。
家长带娃,不能“挟手机以令娃”。需要各级部门形成真正的工作合力,以强力的工作措施保障,解决问题短板关键,多举措把乡愁内嵌到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中,才能放下手机,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春辉”照耀娃娃茁壮成长。
作者:郭斗云





上一篇:领导干部要做“真调查”
下一篇:干事创业必须要有一股韧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8 07:08 , Processed in 0.27233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