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跟朋友聊天,了解到一件怪事。朋友所在的单位建了三座充电桩,本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观察后却发现,充电桩建在内部停车场,社会车辆无法进入,而单位开新能源汽车的人又没几个,结果导致充电桩长期被闲置。本是惠民设施,却因为资源错置成了摆设,令人遗憾。(1月9日《人民日报》) 惠民工程的落脚点 应该在惠民,但是一些惠民工程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落实上却出现了政策的“含金量”下降,这样的惠民工程自然会让群众不买账,甚至削弱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这样的惠民工程就是一种不实工程。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那些好心好意出发,想为民带来一些实际好处的惠民工程,比如:农村书屋、沼气池、留守儿童之家等,虽然这些地方也在使用,但是使用率过低,也就让原本的好意打了折,甚至被一些人误解为形式主义。 如此看来,惠民工程不但要出发点好,还有落实好,这样的惠民工程真惠民了,才能够让大家有“获得感”,提升满意度。这就需要在惠民工程之前要强化调研,毕竟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不能看到别人的做得很好,自己也来模仿,结果出现效果不佳的结局。 当然,只有调研还不够,还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同样的惠民工程,在有的地方实施起来效果很好,在有的地方时实施起来不但无用还会产生反作用,这就需要在惠民工程落地之前,多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要头脑一热就开始惠民工程,结果出现了这种“充电桩”闲置的问题。 所以说,惠民工程不但要让人看起来喜欢,还要真正地实起来,这就需要跑好“后半程”,要在真正地惠民、利民上见成效,让群众能够通过这个惠民工程切实地感到到好处,这样的惠民工程才能够真的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作者:刘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