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开始,渭南和福州就有了互派干部的传统。2014年,渭南和福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年轻干部挂职的常态化机制。23年来,先后互派干部9批105名。这些年轻干部逐步走上重要岗位,挑起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8月1日,人民日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近年来,很多单位都实行了干部挂职锻炼,给各个单位带来了很多活力。挂职干部是指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干部挂职丰富了干部人事制度,体现了干部任用的多元化。干部经常流动对个人和单位都有益处。 于个人而言,出外挂职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成了“井底之蛙”不知道新的工作方法,就没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出去挂职一圈,回来后就能够学到很多管理经验,有助于个人技能的提升。去外面转一转也能开阔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经常出去看一看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于组织单位而言,干部出外挂职有利于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引进。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干部们有危机意识,不能一直故步自封,要走出去学习,跟着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去学习,言传身教要比纸上谈兵更有效,能够快速提升干部的素质。能给原单位带回好的方式方法。 初除此之外,干部外出挂职还是培养能干会干的后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干部走出去,能否真正学到经验,能否提高自身素质,是能够体现出干部能力的“试金石”。 干部挂职不是走形式,而应该真正的让好的方法、经验流动起来,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为人民办事的效能。 (作者:杨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