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要坚持“上下联动” 万州区城管局机关党委书记袁昌斌告诉记者,当地拥有2艘全自动机械化清漂船、7艘保洁船、1艘环卫清漂趸船和1台50吨液压起重机,清漂垃圾机械化装卸率100%,在汛期及蓄水期,在长江干流采取组团分段拦截打捞方式,对片状垃圾漂浮物进行集团突击清理,峰值日清理垃圾约300吨,高峰时段一艘每小时能打捞起40吨垃圾。(7月29日,四川在线) 从打捞上来的垃圾山里能看到,除了枯枝烂木以外,大多是矿泉水瓶、泡沫塑料等。这些枯枝烂木、矿泉水瓶、泡沫塑料全部来自于长江上游的众多支流、大小沟渠。试想,如果各支流、沟渠少产生甚至不产生这些垃圾,何需长江中下游地区组建如此阵容的打捞船队。更为关键的是,这么多垃圾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对水域已造成了严重污染。 可以说,组建打捞队每天打捞垃圾,是减少长江水域污染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单靠中下游打捞毕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减少污染、减少清漂成本,需要上下游地区整体联动,特别是上游地区,治理好污染源尤为重要。 治理污染源,需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各地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做到不乱倒乱扔垃圾,主动清理沿途垃圾杂物,确保白色垃圾、柴草杂物不入河道。 治理污染源,需要保护上游生态屏障。长江中上游地区通过植绿补绿护绿,培育起良好的生态植被,用以保持水土不流失,减少泥石流灾害污染江河流域的发生率。 治理污染源,需要定期清理河道杂物。坚持定期清理河道杂物,特别是汛期来临前、汛期内,要主动消除可能影响行洪的滕蔓杂草及临时设施,既确保行洪安全,又减少污染源。 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希望各地河长在抓水治理工作上通过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山川河流真正“水清岸洁”。 作者:甄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