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努力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12月28日,人民日报)
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普及率越来越高,互联网+政务服务也就成了大势所趋。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搭建自己的政务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为群众提供办事服务和政务信息公开,既方便了办事群众,也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政务新媒体平台架起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有部分政府部门对政务新媒体平台不重视,要么迟迟不开通,要么开通了过后也不管不顾,最后沦为“僵尸”政务平台;还有部分政务新媒体平台安全性不够,反而给登陆浏览的群众带来安全隐患。笔者认为,搭建政务新媒体平台,连接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政务新媒体平台的重视度和投入。在互联网时代,党政机关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部门应认清情势,提高对政务新媒体平台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加强对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各方面投入力度,主动搭建平台,日常维护平台,主动将应公开的政务信息在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便捷掌上便民办事,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方便群众线上办事,从而提升群众获得感。
二是应选优配强专业人才队伍,搭建安全政务新媒体平台便捷服务群众。应打造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政务新媒体运行维护人员队伍,并加强对运营维护人员的综合培养。一方面是专业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应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有计算机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作为运营维护人,根据本部门情况,设置线上便民服务菜单,维护政务新媒体运行流畅且不被黑客攻击。另一方面是政治素质。政务新媒体维护人员应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知道哪些可以在政务媒体上发,哪些不该发,避免因错发引起政治负面影响。
三是加大政务新媒体平台宣传,引导群众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线上办事。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一些政府部门政务新媒体搭建的很好,但是群众并不知情,或者认可度不高。针对这样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例如乡镇可以在各自的便民服务中心,引导办事群众关注本单位政务新媒体平台,现场教授办事群众使用政务新媒体平台线上办事,让办事群众少跑路,增强群众对政务新媒体平台认同感。
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打造安全、流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政务新媒体服务平台,将政务新媒体服务平台打造成“指尖上的网上政府”,从而更便捷的为服务群众。 (作者: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