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真抓实干,全面攻坚,确保2020年我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总的来说,《实施意见》是我省进入到脱贫工作攻坚阶段的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为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指明了新的前进方面,提出了总体的前进要求,对我省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学习和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指导精神,如何调动起贫困地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剩下的2年里扶贫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只有解决好思想贫困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群众在“摘掉贫困帽子”的意愿是和省委、省政府一致的,这部分群众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在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能够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搬迁旧土,发展生产,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不可否认,有一部分群众,他们贫困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精神上,比如一些人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学习新技能,存在畏难情绪,不愿走出去,思想上缺乏脱贫能力……,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笔者以为,脱贫攻坚,既要解决物质贫困,也要解决思想贫困,要从思想层面着手,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一户一户走访,一人一人地做思想工作;要善于以身边脱贫致富的人为鲜活例子旁征博引;要让贫困群众的思维活起来、双手动起来,从本质上解决思想贫困问题。 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根本还是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唯有拔掉思想穷根,立起奋斗之志,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作者:~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