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企业家对公职人员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和问题进行监督,我们将第一时间调查处理。”近日,车桥、施河等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乡镇的主要民营企业负责人相继收到该区第二监察员办公室发放的“监督联系卡”,这是该区监察员办公室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的积极探索。(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基层党组织在贯彻党的方针和实施党的主张时也在广泛行使权力,如何确保基层党组织合法合规行使权力、如何保证组织内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多次强调要扎紧制度的笼子,今年以来更是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重要规定,传递出强烈的信号,也为党的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探索引入党外人士开展党外监督的做法,为党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得失者在草野。党的监督工作应该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充分发扬党内监督,也要大力扩展党外监督。发扬党内监督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力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流程程序,对于党内重大事务、党员重大权益必须做到民主科学决策,始终坚持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扎紧党内监督制度笼子,通过常态化、灵活化的党内教育,让广大党员敬畏法纪。同时党外监督也始终不能偏废,毕竟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眼睛看得见,问题存在多不多,不能靠自话自说。扩展党外监督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改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努力提高权力动作的透明度,减少权力的随意性,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性,督促基层组织和行政机构谨慎行使权力。党外监督也不妨引入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志愿组织对基层组织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畅通党外舆论监督渠道,建立更合理的舆情疏导机制,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政府效能和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进行调查评价,以更开放的胸怀和更宽容的空间来吸纳来自党外的真知灼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党的监督只有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融为一体,严格程序的适用、补齐制度的短板、释放包容的空间,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与广大群众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李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