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过去,回首一年来,人才工作有了较大突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聚焦重大战略实施,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扎实进展。(中国组织人事报 12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全国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充分表达了社会进步带来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谱写人才强国新篇章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优化“需求”管理,合理引导“供给”。在人才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重要因素的背景下,人才引进演变成一场人才争夺大战,各地出台待遇优厚的人才政策。市场经济让资源自发向经济效益更好的一方聚集,造成财力优厚地区成为人才扎堆沃土,后发地区成为无人问津荒地,人才错配、漏配、多配,供给侧和需求侧严重失衡发展。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制定方和人才引流方,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人才板块,针对本地区位条件、发展优势、市场需求等设置合理的人才需求表,营造适宜、多样、可持续的人才生态圈,合力打造健康科学的人才市场。 栽好梧桐树,待等凤凰来。良禽择木而栖,不栽梧桐树,何来凤凰栖?自由市场赋予人才资源的自由配置,个人意志导致职业选择上“用脚投票”行为,地方政府不仅要引得到人,更要留着住人。这就需要设计一套合理规范的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生活保障等机制,不仅要解决引入人才的待遇问题,更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对引进的人才在人事关系、户口迁移、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多方借力注活力,疏通人才流动通道。共享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也可实现共享和再生。“但求所有”的人才观已成为区域发展失衡的枷锁,放开人才占有狭隘观,变独享为共享,更能扩展地方经济模式,激活城市发展动能,适应区域协同发展趋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体现了大局、大为的人才观,通过建立人才储备库,运用大数据模式,寻求适用人才,借力借智,打造循环再生优化的生态链。
作 者:胡一萍
联系方式:13880503719
单 位: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街道党政办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清江中路1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