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各式考核接踵而至,是对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一年工作成效的肯定。然而,一些地方在迎接扶贫考核验收时,总喜欢在考核软件资料上打主意,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迎检资料一次一变,甚至出现“县级考核一套表,市级考核说不行,省级考核又变了”的尴尬局面。
考核本是上级督查下级工作完成与否的一种常用手段,是总结工作经验、检验工作成效、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的一个有效环节。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人们为了应付考核而工作却时有发生,考核不再是根据实际工作进行督查,更多的是成为“材料考核”,纸上痕迹一堆,工作绩效屈指可数,滋生出了不少形式主义、走过场等弊病。
毋庸置疑,工作需留痕迹,所以需要扶贫资料来支撑,但却不能成为扶贫主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而脱贫攻坚工作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日子。
扶贫考核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核资料扶贫,查看资料仅仅是考核的一部分而已,却不是重要的一部分。资料扶贫,让基层干部整天为了充实扶贫资料而不断“修补”,却忘了走进贫困村、走进贫困户拉拉家常、闲聊几句。痕迹是完整了,工作却谈不上扎实,资料之会多不会少,与群众的交流却只会少不会多,违背了扶贫为民的本质。
脱贫攻坚,脱的是贫困户的“贫”,更是基层扶贫干部的“贫”,只是此“贫”非彼“贫”,却相互影响。五花八门的考核,让基层扶贫干部陷入“资料扶贫”怪圈,只有紧抓脱贫为民不放手,坚决抵制“资料扶贫”,让干部有时间进村入户拉家常,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脱贫”。
作者:颜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