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还百姓一片白云蓝天 中国生态环境部26日消息,为提高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重点监管。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赵群英对记者表示,环境监管执法是改善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有力手段。但目前环境执法人员数量少、监管区域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监管效率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赵群英说,为提高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态环境部于2017年启动“千里眼计划”,开展了热点网格监管工作,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行政区域按照3千米×3千米划分网格,共计36793个。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筛选出PM2.5年均浓度较高的3600个网格作为热点网格,进行重点监管。(来源:人民网 ) 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生态环境逐渐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环境污染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有时不只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会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若以破坏生态环境来谋取高速的经济发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环境保护确实面宽量大,困难重重,不是地上跑的,河里排的,天空中“飘”的,都是我们要保护和监测的对象,正如材料里所说,目前我们的环境执法人员少,监管区域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监管效率低,而能对环境破坏的企业,行为更加加大了监测难度。 目前启动了“千里眼计划”,运用新技术对环境实行实时监控,针对重点区域开展重点监测,且目前实施的这种新技术可将热点网格可以将大部分PM2.5排放锁定在较小的区域内,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手段。 笔者认为,对环境的常态化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更要注重在源头控制污染,减少污染,特别是企业应该备齐手续,排放的污水废气应通过专门的处理设备,达到正常标准才能排放,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在源头加强控制,严格把关。对日前在生产的企业且未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责令整改,务必将污染控制在源头。(文/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