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经吉林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对宋利菲涉嫌严重违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立案审查调查,6月21日对其采取留置措施,9月17日将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起诉。至此,宋利菲严重违纪违法的事实浮出水面。(12月26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 宋利菲的人生如坐“过山车”。过去的她吃苦耐劳、思想活跃,从插队知识青年、食品厂工人成长为正厅级领导干部,熟悉的人都说她聪明、有水平、有魄力。然而,因违规干预案件、用手中权力疯狂敛财,退休六年她也没逃脱纪法惩处。回看其堕落轨迹,确实令人感慨不已。 昔日意气风发,如今穷途末路。剖析宋利菲腐败一案,其肇祸之因何在?笔者认为,关键是不能慎终。正如她在《忏悔书》中所写,“那时我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公公去世,我回集安市奔丧,谁都没告诉,两天就回单位上班”、“那时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自律”。 慎始不难,难的是慎终如始、始终如一。从已查处的案例来看,与宋利菲倒在同一“点”的官员并不少。有人起先每走一步都非常慎重,后来却在诱惑下忘了初心,丢了原则;有人开始时还能克己奉公,眼看升迁无望便肆意放纵自己;也有人刚上任时满腔热血,工作久了便疲态尽显…… 古人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为官施政亦如此。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增强政治定力、绷紧守法之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之处锻造作风,既要有守一任清廉的自警,更要有做一世好官的自觉。否则,为官必有倾覆的风险。 慎始而不慎终,终结的是官员的政治生命,损害的却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关键少数”,党和政府既要确保严管的力度不减、又要保持监督的标准不降。一经发现不良的苗头,就应当及时“扯袖子”、“咬耳朵”,助力领导干部走好仕途全程。(文/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