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国有企业助力四川扶贫产品销售工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使用“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的扶贫产品必须来自贫困地区,扶贫产品的产量要有保障、质量能过关。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曲木史哈出席会议并讲话。(12月27日,四川日报) 当前,电商扶贫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随时打开朋友圈,都会看到这样的微商推广:来自于贫困地区,这些水果是老乡们的土地里种出来的,这些鸡是没有吃饲料的放养鸡,绝对生态。可以说,这些微商推广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就在于这些原生态的东西很符合公众的生活需求。可以说,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精准扶贫不断被引向深入,“扶贫产品”已经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了。 在当前,不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扶贫干部,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广扶贫产品,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拥有资源,通过这些土地资源能够转化成社会的稀缺产品,在公众都在追求健康养生的当下,如果能够吃上这些健康放心的生态产品,也是大家所愿意的。实际上,贫困群众拥有了资源,却无法把这些资源转变成资产,因为他们的销售渠道不畅通,没有更好衔接社会发展的平台,在此时,如果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搭建起这样的平台,无异于可以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可以通过这种扶贫方式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川省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省份,在这方面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当地在帮助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成都东客站开设扶贫产品直销店、中石化加油站设置3对专柜,而且有46户企业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认购价值4000多万元的扶贫农特产品。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四川的定点扶贫、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持续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各个企业的持续发力,才能够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攻势,让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当前,这种“四川扶贫”已经成为了公益性集体商标,这种商标背后,承载着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承载着他们能够走上致富增收新路的梦想。 让“扶贫产品”成为一种标签,成为社会公众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章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