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距离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只有2年的时间了。但部分贫困群众却居住及生活环境恶劣或长期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的地区,只有将这部分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更扎实有效的开展帮扶。 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扎实有效的推动这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还需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合力,紧抓“三能”,从根本上实现搬迁人口的致富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做到“能搬出”。贫困群众长期居住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下,很难改变想法从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居住和发展,这就需要帮扶干部和村社干部走村入户做通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与贫困群众拉拉家常,建立感情基础,分析搬迁优势,自愿参与搬迁,真正做到“能搬出”。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做到“能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便于发展家庭产业的居住环境搬出,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考虑搬迁安置点安全性的同时将后期搬迁群众的受益纳入考虑范围,让新居住的地点不仅更安全也能就业。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实现了家庭增收,才能让群众安心的居住在新房子,实现长期居住。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做到“能致富”。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收入是关键。帮扶责任人要定期对贫困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情况,制定详细的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搬出来也能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关爱,不断改善贫困家庭条件,不仅实现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脱贫攻坚战役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爬坡上坎的艰难时期,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以实打实的工作举措坚决啃下硬骨头,通过长效长远的搬迁方式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作者:赵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