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慈溪法院的这场涉民生执行款集中发放暨“和美”司法援助金发放活动,让当事人颇感安慰。金报记者了解到,法院共计对4起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款超过1100万元,并为11位援助申请人发放25.3万元的司法援助款。(12月7日,现代金报) 每到岁末年初,各地涉民生款物集中还付仪式屡见不鲜。有司法部门集中兑现执行案款的,有公安部门集中发还侦办赃物的,也有劳动部门集中发放拖欠工资报酬的。参加仪式活动的,除了众多当事人外,还有各单位相关领导和手持长镜筒的各路记者。 集中还付仪式是政绩表现欲的集中展示。毋庸置疑,集中还付仪式充分体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体现了辛勤付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各级部门勤政为民的直观展示。但为何有关部门如此热衷于举办集中还付仪式?除了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外,恐怕更多的是出于展示政绩的考量。正如报道所述,该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等全国50余家新闻媒体两小时不间断参与直播,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亲场见证,可谓劳师动众。若说单纯只为树立党政司法部门勤政为民良好形象,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表现欲过盛有违为民初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让当事人早日拿回血汗钱、获得赔偿款、追回失物等,各级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不辞劳苦,采取凌晨执法、周末执法、节假日执法等手段,建立了失信惩戒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制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这是各级党政司法部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写照。然而,要求当事人配合“出镜”,刻意借助集中还付涉民生款物之机展示甚至人为放大单位或个人政绩,则让为民务实之举变了味、走了样。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对国家公职人员而言,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我们的工作才有存在感。在具体个案中,当事人所急所盼的,都是血汗钱、赔偿金、丢失物等涉民生款物,每一笔、每一件都是望眼欲穿亟待拿回的。为了展示工作成绩,把早已取得的涉案款物积攒在一起,等待一场精心筹划的集中发放仪式,是用当事人的愁苦为自己的工作贴金,是不可取的。我们并不反对对工作实绩的宣传点赞,但应注意对具体工作进行具体区分,灵活采取个案报道、举办新闻发布会等适当形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是我们工作的初心。 (作者:姜陶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