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是我们不想干事,而是没有合适岗位呀!”四川省开江县长田乡党员刘千国告诉记者,他一心想为村里多办点事,但考虑到自己无名无分,只好作罢。而现在,他主动认领了岗位,在养殖基地向群众讲解青蛙防寒常识,帮助村民致富,“如今想为村里做事,再也不觉得出风头了!”(12月20日,人民日报) 据悉,开江农村现有不担任职务的党员1.1万余名,为解决部分党员长期“无责、无事、无为”的情况,该县结合其年龄、学历、性别、特长等,设定“思想政治、民主监督、公共事务、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五大类岗位及职责,通过万名农村党员主动“领岗认责”,实现“有位有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活力。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主席就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著名演讲。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从更深层次上作了更系统完整的论述。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唯一宗旨的高度,并正式将其写入了《党章》。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成为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终身。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闪亮标识。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这其中,只有少部分党员担任有不同级别的党政职务,更多党员则和普通群众一样,分布在各行各业之中。如何从万千人中体现出党员的“不一样”?笔者认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就是最好的办法,这已经成为共产党人的深刻烙印,成为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标志。 “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最充足的理由。虽然绝大多数党员无官无职、“无名无分”,但这并不妨碍为人民服务。正如报道中提到的普通党员刘千国,作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和“土专家”,热心肠的他总想为乡亲们干点实事,却碍于“名分”问题不敢“出风头”,直到认领“领富帮富岗”后才“名正言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不可否认,开江县这一创新举措为众多没有担任职务的党员践行服务宗旨提供了充足理由,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与所有称号、职位相比,“共产党员”这一称号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最亮“招牌”、最好“理由”、最足“底气”!这是共产党员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担当,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丢掉这一本色,他便不能称之为“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在入党宣誓之时,就意味着每位党员要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是党创建的初心,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入党的初心。刘少奇和时传祥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职位高低不同、所属行业不同,但在不同的岗位同样可以为人民服务。李四光、邓稼先、钱学森、黄大年、南仁东等新老科学家以科技报国,用现代科学技术惠及万千人民。孔繁森、焦裕禄、廖俊波、兰辉等好干部以勤政爱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造福一方百姓。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普通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序曲,诠释了“为民甘做孺子牛”的先锋精神。等等,数不清的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或许我们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只要肯向先进学习,自觉履行誓言,用一点一滴的的实际行动多做好事实事,用心服务人民,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称号。 (作者:姜陶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