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信乐乐 于 2018-7-4 19:01 编辑
近日,中共中央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7名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堪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典范。其中,钟扬同志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教学工作,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然而,在生活上他却从不挑剔,他生活简单朴素,从不对职务待遇、收入条件提任何要求……坚持“干事比名分重要”,从来不摆“架子”,钟扬以其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个“样子”。(7月3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什么是“样子”呢?通俗地说,“样子”就是形象,共产党员的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形象。过去,经过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努力,给群众留下了“让人一看就是个共产党员”的形象。特别是像郑德荣、钟扬等同志,除了给群众留下了好形象,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了个“好样子”。因此,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理应对标先进,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时刻牢记并提醒自己要有共产党员的样子。 人们常说:“民心亮如镜,群众心中有杆秤;党员表现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明了;党员先进不先进,具体行动最可信。”可以说,不管是“表现”,还是“行动”,说到底,指的就是党员的样子。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章《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中写到: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而诸多事实也证明,那些放下“官架子”的党员干部,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能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而群众也把他们当自家人看待,敢于和他们提意见、说心窝子里的话,从而,他们的工作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工作成效也更明显。 可见,党员干部要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并将工作做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群众留下“好样子”,而要留下“好样子”,首先就要没有“官架子”。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出“样子”,不妨先从不摆“架子”开始。 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身建设,坚决去除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服务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学会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走出会场、走出办公室,尽量多的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主动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多和他们聊聊家常唠唠嗑,与群众多谈心、多交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切实做到放下“架子”亲民爱民为民,从而,树立起共产党员该有的“好样子”。(文/信小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