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关键在干部的思路 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金沙江一路向东。从四川宜宾往下,江段就叫长江了。沿江而下的,不只是滔滔江水,还有柑橘。在宜宾市翠屏区,种植柑橘是生态农业,是旅游产业,更是金山银山的希望。(7月27日,人民网)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固碳减排,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文明新时代。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追求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中国的不断向前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在整个社会群体中,领导干部是环保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的环保意识强不强,环境守法观念牢不牢,能不能坚持依法保护环境,至关重要。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重大事项的关键决策者,必须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与合作意识,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引领全社会转变生产生活理念,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凝聚各方力量,共建良好生态。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榜样带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领导干部群体引领在前,就能带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保的绿色风尚。领导干部理应主动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权力观、政绩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自然资源资产处置少一些“长官意志”,多一些科学决策。同时把制度的笼子扎牢扎紧,“权力任性”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小,绿水才能长流,青山才能永驻,生态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让人民群众眼见绿水青山、鼻嗅新鲜空气,是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执政党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作者:吴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