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陌生电话,有贷款的、有买保险的、有推销产品的、有办理信用卡的、有招生的、甚至还有诈骗的等等,对方不仅知道我们的号码、姓氏、哪里人、有些人甚至还知道我们所在的单位,可谓是神通广大。虽说以电话方式在某些业务方面为我们的生活确实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便捷,但为什么电话对方会知道我们那么多的个人信息,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无非是从“你、我、他”三个渠道。“你”指的是某些业务公司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特别是学校,掌握着学生和家长的大量信息,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负责人会突破职业道德底线,将客户或学生的资料出售给业务公司,来换取个人不正当的利益;“我”指的是本人,有些时候我们也不太注重自己个人隐私的保护,缺乏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他”指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个人信息,实施违法行为,以达各种目的和利益。 因此,针对窃取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我们行业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此类犯罪惩罚力度,坚决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用几个典型案件起到警示作用,使其不敢犯,不能犯,让这些“按不住的葫芦”和“割不尽的韭菜”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通过不同的媒介加强保护个人信息的宣传力度,告知民众容易泄露的个人信息方式和渠道,本人也应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和维权意识,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从源头上降低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我们业务公司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行业大局意识,坚强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以及签订相关承诺书,因为这不仅保护的是客户信息,同时也是在保护企业的信誉。 一个陌生电话,或许接听仅在几秒之间,但却给我带来这么多的思考,我们只有加强保护和维权意识,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骚扰和电话诈骗案件,才能保护好我们个人信息和生命财产。 普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