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村是云南迪庆州维西县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傈僳族古老村寨。2013年,和政国任该村党总支书记时,这里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人心不振、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拮据。此后,每天清晨和政国就挨家挨户敲门,叫村民起床干活;带领村民种药材,自掏腰包提供种苗;晚上忙着组织村民开会,做群众思想工作……现在,日出而作已成为村民的习惯,和政国也换来一个“敲门书记”的“外号”。如今的同乐村,村容村貌变了样,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和政国说:“我是同乐村党总支书记,我愿与村民‘同乐’。”(《人民日报》7月4日) 和政国书记的一声声扣门,扣开的是门,走进的却是民心,带领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和政国说,“一名党员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结一致,一个党支部是能够带大家脱贫致富的。”同乐村的脱贫致富离不开和政过书记的努力,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同乐村的致富秘诀。 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自身要有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反应出了新时代下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想出致富路,在带领村民创业脱贫时遇到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要带动群众。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党员干部自己干是不行的,只有发动群众一起干,才能取得脱贫战的胜利。那么就需要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不断的激励群众,补足群众精神之“钙”,让群众在思想上先脱贫,不在躲在墙角等小康,而是站起来、跑起来奔小康,这样群众干起工作来才会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党员干部带头干,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带领村民一起想点子、找方法,根据村中情况与资源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党员干部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为他们提供惠民政策、致富秘诀,尽可能地把问题想全、办法想好、措施想实。脱贫致富的路上需要党员干部的努力奋斗,需要群众的参与支持,两者缺一不可,党员干部与群众携手共创小康路,那么好日子还会远吗?(杜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