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良方治愈基层干部“磨洋工” 近年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后,基层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新苗头,一些干部工作闯劲不足、干事怕担风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磨洋工……建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改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的一剂良方,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三项机制”的出台非常必要,也很及时,是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为官不为、慢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保障。 “在我们乡镇基层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由于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相对来说晋升渠道比较窄,鼓励激励机制的提出,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积极奉献的热情。”三项机制实际上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是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的一种鼓励,用制度激发追赶超越精气神,更为基层乡镇干部大胆干事创业涨了士气。 三项机制中提到的“容错”绝对不是放任犯错,更不是鼓励“违规”,重要的是划清界限。容错纠错就是要鼓励干部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探索,敢于担当。对于在有调研为前提的创新中出现一定失误或偏差的,不会直接否定干部的成绩,而是认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有了三项机制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可以心无旁骛抓发展、甩开膀子干大事了!”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为那些有想法却心存顾虑的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 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中,能上能下机制重点和难点在“下”。能上能下机制既能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于建立良性的能上能下循环机制。坚持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逐渐形成一套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 “三项机制”相互衔接配套,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三项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顺应广大干部群众意愿,对于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保持追赶超越精气神、打赢全面小康决胜战,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定边司法局 韦艳梅 15929012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