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继续聚焦解决教育、医疗、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12月10日《四川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关注群众“急难愁盼”、聚焦民生难题,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彰显出浓浓的民本情怀和强烈的担当精神。 近几年,四川各级党政持续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治蜀兴川不断取得新进展,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显著,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增高。但是,病残人士、失独家庭、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仍然存在,正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弱势群体也是“全体人民”中的一部分。但由于生理缺陷、能力不足或不可预测的原因,弱势群体往往被社会边缘化,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也无法保障。绕开他们的不利处境来奢谈民生改善,恐怕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呢?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关注弱势群体,首先要确保其生存权。因此,党和政府要凝聚各方力量,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创造条件,解决好就业、上学、医疗、保障等关乎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规范制度、强化监督、严厉追责,斩断伸向弱势群体饭碗的黑手。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关注弱势群体,更要保障其发展权。对弱势群体,党和政府要采取倾斜性的政策保护,寻求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使弱势群体和其他人一样生活“有尊严”、致富有途径、未来有保障,从根源上助其摆脱弱势地位。(文/闲看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