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从穿着花布衫、扎俩小辫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74岁老人,谭竹青从小事做起,用“燕子垒窝”的精神,小事变大事,一点点改变了十委社区的大面貌。(人民日报 12月11日)
自古“民为贵,官为轻”,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做到权为人民所用,情为人民所系,利为人民所谋。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点滴小事,折射的是群众忧乐。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党员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先锋,一定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中,用真诚的态度、中肯的语言,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揭示真相、澄清误解,只有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以务实、求实、扎实的模范行动做好表率,尽心尽力办好办实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愿,才能用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认同和支持。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群众的“小事”虽小,却意义重大。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志向高远,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大而化之、高高在上、坐而论道等不良作风,甘当无名英雄,不图虚名,以求实、务实、扎实的行动,身体力行,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办好每一件琐事、细事和小事。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满意,才能搭建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说:“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这是一份宣言,更是一份承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勤奋与担当,不因事小而不为,专以善小为多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落实落细落到位,才会赢得万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梁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