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做好“育才”“用才”“留才”工作,集聚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需要的各方面优秀人才。(12月1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谁不能与时俱进,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21世纪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占领人才高地,谁就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国与国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都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才争夺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纷纷出台各自的政策措施,拓宽招引的渠道、加大招引的力度、优化人才的环境,目的就是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汇聚起来干事创业,为当地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撑。 然而,在一片片火热的的招才引才大潮中,部分地方却显露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没有科学的引才用才规划,只要是个人才就引进来,人才来了却发现“水土不服“。要么用不上,人岗不相适,不能发挥人才的效能,造成了人才浪费;要么留不住,花大力气引来的“凤凰”却最终飞落到了别人的枝头。 究其人才问题的根源,是“精准”二字不够。现在已不再是人海战术的时代,讲究的是科学问诊、定向施策、有病治病、无病强基。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对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领域、发展的困难、工作的重点等有了科学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规划定向引才,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当前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对产业人才的引进更是要精准,否则就会牛头不对马嘴,误事误人误己。 定向引才是治标,定向育才是治本。一个地方只有精准培育自身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掌握人才的话语权,才能固本强基。自己培育出来的干部人才,更熟悉当地发展的事务,更了解当地发展的优势短板,更能把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特别是在基层干部人才方面更是如此,不同乡镇之间、村社之间,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不是本土干部人才,很难摸准其中脉络。 引进和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使用人才。能否做到依事择人、人岗相适是用人有效与否的关键,这就需要定向用人。干什么事、用什么人,人用得对,种瓜才能得瓜,种豆才能得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一个专业性的关键岗位一定要使用专业型的干部人才。因为专业,所以高效。新时代就是需要专业化的队伍、高效率的干事,才能促进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