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8日,第十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在新加坡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视频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围绕“大变局时代下的领导力建设”,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锻造现代化领导力的逻辑与路径。这场对话搭建了中新治理经验互鉴平台,彰显中国以领导力革新推动文明进步的决心。
一、变局之下:领导力从经验驱动转向战略引领
当下,世界、时代、历史之变重塑全球格局。石泰峰指出,在“卡脖子”技术攻关等现代化场景中,传统经验驱动模式难适应高质量发展。如深圳某半导体企业突破7纳米光刻胶技术封锁,领导干部打破“路径依赖”,组建跨学科团队、建立“揭榜挂帅”机制,不到两年实现量产跨越。 这要求领导干部具备“三维能力结构”:战略维度上,要精准把握趋势,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前瞻布局氢能产业,抢占绿色转型制高点;系统维度上,需统筹资源,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创新维度上,应突破思维定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 + 产业”双轮驱动,催生未来产业集群。 二、思想伟力:从理论武装到实践赋能 石泰峰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力建设的“定盘星”。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基层干部通过“三时学习法”,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十个一”特色机制,集聚3000余家企业,产值破3000亿元。 理论武装需制度保障。中央组织部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省部级干部每年至少授课2次,市县两级全覆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通过“火塘夜话”等形式,将脱贫攻坚政策转化为彝家新寨“五新生活”,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小康。 三、人民至上:从群众路线到数字赋能 石泰峰指出,领导力建设以“民心指数”为根本标准。北京“接诉即办”改革通过12345热线构建闭环,解决群众诉求超亿件,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超95%。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治理即服务”理念产生乘数效应,杭州“城市大脑”精准识别民生痛点,降低交通拥堵率,缩短急救车到达时间。 群众路线创新实践在制度上得以固化。福建宁德“四下基层”制度催生“三进下党”“马上就办”等治理品牌,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四、自我革命:从刀刃向内到系统重塑 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石泰峰重申全面从严治党意义。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3万起,处分11万人起。通过“四种形态”精准施策,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占比达70%左右。 自我革命需制度创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推行“巡视整改评估机制”,提升巡视整改完成率至95%以上。金融领域,银保监会建立“监管数据质量量化评估体系”,推动银行业数据治理水平提升。这种“监督—整改—提升”闭环管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中国领导力建设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这不仅是能力升级,更是治理理念、制度体系、技术手段的全方位革新。5G基站覆盖地级市、“天宫”空间站遨游、“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这些大国重器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成熟的领导力体系,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东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