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从缅怀革命先烈到走进田间地头,从察看科技创新到谋划未来蓝图,总书记的足迹跨越山海,不仅为广东的现代化建设把脉定向,更为全国“奋楫扬帆”开启新征程注入了强大动力。此次考察释放出的鲜明信号——“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正是我们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密钥。 赓续红色血脉,为现代化建设“铸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考察首站走进叶剑英纪念园,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初心的叩问。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行稳致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梅州,总书记叮嘱要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在各地,广大干部群众重温峥嵘岁月。这启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有物质的富足,更要有精神的主动。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将启的交汇点上,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夯实乡村根基,为共同富裕“固本”。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短板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在梅州雁洋镇,沉甸甸的金柚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在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湘西十八洞村,农文旅融合让苗寨蝶变。这些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中。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关于“下功夫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的嘱托,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把发展的短板变成“潜力板”,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宽起来,让共同富裕的成色足起来。 深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强能”。“起而行之”还要“行之有效”,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在广州,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再次点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从打造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从自贸港的开放门户到自贸试验区的提升战略,改革开放始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面对未来五年科学谋划的目标任务,我们唯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全链条科创生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蓝图绘就,实干为要。“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岭南大地的生动实践看全国,无论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还是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习近平总书记的广东之行,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奋进的号角。让我们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效,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