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如同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锚定了方向。作为扎根基层的工作者,我们既是这幅画卷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绘制者。站在“十五五”的起点,我们需以躬身之姿,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实践,让宏伟蓝图在广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洞察规划要义,做政策落地的“明白人”。“十五五”规划涵盖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诸多关键领域,是基层工作的“任务书”与“施工图”。作为基层工作者,首要任务是深学细悟规划精神,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 一方面,要研读原文,深刻领会“六个坚持”的核心内涵,精准理解“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战略要求。例如,规划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基层工作者需明白这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号角,更是推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可通过利好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成为政策传播的“翻译官”。将规划中的专业术语和宏大叙事,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感知的“家常话”。通过社区座谈会、网格宣讲等形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将“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关键词融入街道社区的“幸福账”。向社区居民介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提升生活品质,让群众看清规划与自身利益的紧密关联,凝聚起人人关心规划、人人参与建设的强大合力。 立足基层实际,做规划落地的“规划师”。“十五五”规划是顶层设计,而基层工作者需将其转化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蓝图。这要求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科学谋划本地发展规划,确保与国家蓝图同频共振、无缝衔接。在产业规划方面,要聚焦本地特色,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结合本地的资源、产业基础、人才培养等优势,在“十五五”规划指引下,推动本地产业现代化发展。 勇于担当作为,做规划落地的“实干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五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最终要靠实干来实现。基层工作者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规划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 面对发展中的新课题、新挑战,要敢于“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开拓困难等问题。基层工作者要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产业发展排忧解难。比如,为解决资金问题,可帮助创业者申请创业扶持资金、贷款等;为突破技术瓶颈,可邀请行业专家到当地指导,组织创业者参加技术培训;为开拓市场,可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等活动。 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方面,基层工作者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协同,提高治理效率。例如,引入求职一体机,整合当地的岗位资源,为求职者、企业方提供招、聘一体、便捷高效的服务。 还要增强应急处突能力。基层工作复杂多变,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基层工作者要具备冷静应对、妥善处理的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例如,在处理邻里纠纷时,要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运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调解,维护邻里和谐。 “十五五”的征程已经开启,基层工作者肩负着重大使命。让我们以躬身之姿,洞察规划要义、立足基层实际、勇于担当作为、锤炼过硬本领,将“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基层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广袤大地上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