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锚定航向,其释放的改革信号与发展部署,正转化为各地奋进的强劲动能。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主动扛起改革使命,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续写发展奇迹的关键所在,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实干笃行。 全会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五五”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我国既拥有制度、市场、产业等多重优势,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发展环境。唯有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才能打通发展堵点。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打破行业壁垒,从科技体制革新到要素市场完善,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正是对全会精神的生动践行。各地通过简化审批流程、落实民营经济平等发展政策等具体行动,让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印证了改革与发展相辅相成的深刻逻辑。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会部署的核心任务,更是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抓住机遇需以改革之策激活创新引擎。不少地方已展开积极探索: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产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勇闯 “无人区”;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让创新人才安心深耕。这些实践正是践行全会精神的鲜活案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科技与产业脱节的壁垒,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改革的系统性支撑。全会明确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各地立足自身禀赋,走出各具特色的改革之路:制造业重镇通过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资源型地区借助转型改革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沿海地区依托开放优势构建跨境产业合作链条。同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不断落地,城市群联动发展、城乡融合加速推进,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这要求改革举措必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从推进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各地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普及、县域医疗共同体的建立、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这些民生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温度。而畅通民意反馈渠道、鼓励群众参与改革方案讨论等做法,更让改革获得了最广泛的民心支持,凝聚起上下同心的改革合力。 潮涌东方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徐徐展开,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实际行动。唯有以“闯”的勇气、“创”的智慧、“干”的担当,把全会部署转化为一项项具体举措,才能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