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以高瞻远瞩的谋划定方向、以求真务实的担当抓落地、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增动能,才能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景,在新的五年征程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战略规划为“定盘星”,锚定复兴征程坐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而系统性规划正是贯穿其中的关键抓手。党的二十大部署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多个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数百项改革任务,都深深植根于“十四五”规划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之中,既为后续具体实践指明方向,又深刻彰显出我国的制度优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唯有依托系统性规划,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合力,将各领域优势转化为整体效能。由此,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正确方向,紧跟时代步伐,确保始终沿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轨道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 以实干担当为“压舱石”,筑牢发展实践根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背后,是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性。”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扎根一线、真抓实干的付出。没有“钉钉子”精神的落实,再宏伟的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面对“十五五”时期的新任务、新挑战,更需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坚决摒弃躺平心态与形式主义,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放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优化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上。无论是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还是深化基层治理改革,都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回顾过往,无论是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在苍穹刻下中国印记,还是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驶向深蓝,体现着现代航母最前沿的技术方向,都无一例外地提醒着我们,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演进的当下,科技创新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更是“十五五”时期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核心密钥。如今,我国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而这份底气更需持续发力、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锐气。要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聚焦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先进制造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同时,紧紧围绕“人才是第一资源”,打破人才项目评价“唯头衔”的桎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生态,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谋划“十五五”接续奋斗。路虽遥,行则将至;梦虽艰,持则可圆。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不懈努力、奋力一跳,以抓铁有痕的干劲韧劲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周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