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如同绘制了精准的路线图,指引我们逐步实现现代化目标。会议着重强调,现代化建设无法一蹴而就,需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既要保持稳健态势,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我身处基层工作岗位,深感这一精神切实可行。以我们宝山地区为例,当前形势紧迫,不发展就会落后,发展缓慢同样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脚踏实地,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一、从“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中把准战略方向 “十四五”时期,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全球复杂变局,党中央带领全国上下在逆流中开拓新局,这一历程启示我们:任何发展成果的取得都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若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这一宏伟大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需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主动作为。这不仅关系着每个人的进步,也是跟上时代脚步、为国家做贡献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并行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持续缩短,若党员干部拘泥于现有的能力体系,不想学新东西,也不愿意接受新想法,便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仅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把握发展机遇,更可能因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最终导致工作停滞不前。 二、以“慢进亦退”的使命感抓实创新突破 全会将“深化改革”列为“十五五”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这一决策凸显了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潜能。唯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方可在各自领域创造价值,既为自身发展夯实基础,也为国家发展蓄积力量。要是上班干活只图完成任务、不求更好,遇到事儿就躲着走、拖着办,不主动揽事儿、解决问题。此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态度,初时或许会让人觉得并无大碍。然而,倘若众人皆如此行事,那么问题必将凸显且严重化。日积月累之下,就会如同无数细沙堆积成山,最终演变成阻碍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阻力,影响创新动力和工作效率。 三、在“接续奋斗”的躬行中凝聚发展合力 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改善等目标,这要求基层工作者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行动指南。当下时代发展迅速,需应对的事务繁杂且具挑战性,我们应当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须知,自觉自身一无所长才是最为可怖的,如此方能促使自己提升能力。依据工作需求,做到从事何事便学习何事、欠缺什么就补充什么。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应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在了解并熟悉新技术的进程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探寻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新途径。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机遇总垂青奋进者。奋进征程中,唯以躬身实干的行动自觉,方能将“不进则退”的警醒转化为“蹄疾步稳”的实践。我们当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宝山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勇担使命、破冰争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基层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