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当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擘画至“十五五”的新起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其最深厚的力量源于基层,最坚实的基石也筑于基层。基层工作者,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接续奋斗中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最温暖的篇章。 一、 领会“指南针”,在深学细悟中把准基层奋斗方向 “十四五”的辉煌成就,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思想的正确指引。对于基层工作而言,这同样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基层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的要求。它意味着在社区治理中,要践行“人民至上”,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乡村振兴中,要体现“共同富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乡亲;在推动发展中,要坚守“高质量发展”,守护好绿水青山与人间烟火。只有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将宏伟蓝图转化为一项项惠民政策、一桩桩暖心实事,才能确保基层工作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二、 深耕“责任田”,在为民服务中彰显现代化温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基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战场。从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到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国家层面的每一项成就,最终都要通过基层工作者的双手,转化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们日复一日,穿梭于街巷阡陌,倾听“家长里短”,解决“急难愁盼”:是社区干部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奔波协调,是驻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殚精竭虑,是网格员守护一方平安的日夜巡查,是窗口工作人员高效便捷的暖心服务。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微治理”、细致入微的“软服务”,汇聚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民意基础和最磅礴的群众力量。 三、 勇当“排头兵”,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无数破解难题的“金点子”都来自于一线实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工作者更要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他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新模式,提升治理效能;他们运用数字化工具,打造“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他们推动“议事会”协商,实现“有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他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中寻找基层机遇。这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改革创新,正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四、 筑牢“安全网”,在统筹兼顾中守护和谐稳定根基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基层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坚守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他们奔波在矛盾纠纷调解的前沿,化干戈为玉帛,促进社会和谐;他们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抵御各类风险,守护万家灯火。这种“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在惊涛骇浪中也能稳如磐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这部壮丽史诗的书写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根广袤基层,永葆为民初心,激发奋斗豪情,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必将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新篇章,贡献来自基层的、坚实而闪亮的力量!
|